金融这玩意儿,说真的就像城市的血液。记得前几年去上海出差,站在陆家嘴的天桥上,看着那些摩天大楼里彻夜不息的灯光,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“金钱永不眠”。现在全球的金融格局,就像一锅沸腾的火锅,纽约、伦敦这些老牌金融中心还在涮着最贵的和牛,而亚洲的新贵们已经开始往锅里加麻辣底料了。
说到亚洲,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数据。香港这个老牌选手依然稳坐全球前三,跟纽约、伦敦组成了传说中的“纽伦港”铁三角。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上海,不知不觉已经冲到了第七名,把巴黎、东京这些传统强队都甩在了身后。有次跟个在华尔街工作过的朋友聊天,他说现在外滩的夜景跟曼哈顿比都不差什么,就是黄浦江比哈德逊河宽了点儿。
北京这个“隐形冠军”也挺有意思。明明从来不提什么金融中心,但谁不知道金融街那些大楼里坐着多少掌握经济命脉的大佬?去年去金融街办事,光是在星巴克排队时就听见前后左右都在谈几个亿的项目,吓得我赶紧把手里30块的拿铁捂紧了。不过说真的,北京的金融实力确实被很多人低估了,毕竟这里可是央行和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老巢。
深圳的故事就更传奇了。从一个渔村变成现在的金融科技重镇,这速度比坐火箭还快。有个在腾讯工作的朋友说,现在深圳湾的房价都快赶上中环了,但创业公司的密度可能比纽约硅谷还高。特别是金融科技这块,深圳已经冲到全球第三,仅次于纽约和伦敦。想想也是,连买个煎饼果子都能扫码支付的地方,金融创新能差到哪儿去?
广州这个老大哥最近有点被忽视,但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。去年去广交会,发现珠江新城的写字楼里藏着不少外资银行的区域总部。而且广州期货交易所这个创新很有意思,算是给传统的金融格局添了把新柴火。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广州人谈生意的方式——早茶桌上就把几个亿的融资谈妥了,这种“饮茶金融”估计在全球都是独一份。
杭州的崛起简直就是个励志故事。十年前说起杭州可能只想到西湖,现在第一反应都是蚂蚁集团。有个在阿里工作的同学说,现在杭州的金融科技企业多到数不过来,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什么叫区块链。不过最绝的是杭州政府,硬是把一个旅游城市打造成了金融科技高地,这操作简直比他们西湖醋鱼的刀工还漂亮。
说到新一线城市,成都和重庆这对“西南双雄”最近在金融领域也是动作频频。记得去年在成都春熙路,发现IFS楼下停的豪车比五年前多了不止一倍。有个本地银行的朋友说,现在成都的私募基金和家族办公室越来越多,连带着高端消费都起来了。重庆就更绝了,靠着中新互联互通项目,硬是在山城里建起了金融新高地。
天津和苏州这对“南北CP”也很有意思。天津这个老牌直辖市,靠着融资租赁这个特色业务在金融圈杀出一条血路。去年在滨海新区转了一圈,发现这里的金融创新园区比想象中热闹多了。苏州则是把制造业和金融玩出了新花样,听说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贷款效率能跟深圳媲美,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“实业金融”吧。
说到金融数据,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。现在国内金融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,头部城市几乎吃掉了全国四分之三的金融资源。这就像班级里的学霸,不仅自己考得好,还把奖学金都包圆了。不过这也带来个问题,其他城市要怎么在金融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?像青岛搞财富管理,西安玩硬科技金融,这些差异化路线说不定才是未来的出路。
金融中心这玩意儿,说到底还是跟城市性格有关。北京的大气,上海的精致,深圳的活力,杭州的灵气,每个城市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金融的定义。现在回头看,中国金融业的版图已经从当年的“一枝独秀”变成了“百花齐放”,这种变化可能比GDP数字更能说明问题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现在全球金融中心前十名里,亚洲城市占了半壁江山。这要是放在二十年前,估计没人敢想。有时候在陆家嘴或者中环的咖啡馆里,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们用带口音的英语谈着跨国并购,就会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变了。未来的金融格局会怎样?谁知道呢,说不定再过十年,我们就能看到更多中国城市出现在全球金融的顶级牌桌上。
金鼎配资-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-手机炒股软件推荐-中国配资网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