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琳站在《知否》片场,顶着大娘子的头饰,一开口就把全场笑喷了。她那句“塌天大祸”,带着点北京大妞的爽快劲儿,瞬间成了网友的口头禅。一个40多岁的中年女演员,愣是靠这个角色火遍全网,成了家家户户电视里的熟脸。
刘琳这张脸,观众早就眼熟。她在《父母爱情》里演的江德华,那个有点土气又特别实在的姑姑,承包了多少人的童年回忆。还有《香樟树》里的陶妮,温柔得像邻家大姐,让人一看就觉得亲切。这些角色火了,剧火了,可她的名字却总被观众忘了。演了十几年戏,她硬是没红,成了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她出生在北京,从小在剧场里泡着,演戏对她来说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。高三那年,她就在《高楼边》里跟朱旭、姜武搭戏,小姑娘站在镜头前,眼睛亮得像会说话。考进北影后,她跟徐静蕾、刘孜是同班同学,那会儿谁也没想到,这个不起眼的女孩后劲这么足。
大学还没毕业,她就跟张国荣合作了《夜半歌声》。拍戏间隙,哥哥请她吃饭,她穿着军大衣就去了,差点被服务员当成工地工人。结果张国荣一到,服务员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弯。这段经历,她后来提起来总笑,说自己那会儿真是个傻大姐。
毕业后,刘琳拿了个新加坡影后。这奖放别人身上,够吹好几年,可她呢?拍了戏,演了角色,却慢慢成了“绿叶”。观众看她的戏,夸她演得好,但就是叫不出名字。她演的角色,温柔的、泼辣的、贤惠的,啥类型都有,可总差那么点运气,没能大红大紫。
2018年,《知否》剧组出了状况。原定的大娘子演员不合适,导演急得满头汗,得找个有年纪但不油腻的女演员救场。刘琳接了这个角色,心里其实没底。大娘子这人,表面看是个麻烦精,动不动就搅和家事,可骨子里又善良、讲情义。刘琳琢磨透了,把这角色的“糙”和“暖”演得活灵活现。
播出后,大娘子火了。弹幕全是“配享太庙”“塌天大祸”,网友截图做表情包,朋友圈刷屏。刘琳靠这个角色,彻底走进观众心里。导演后来直言,要不是刘琳,这角色很可能让观众看不下去。她用自己的演技,把一个可能“翻车”的角色,演成了全剧的亮点。
刘琳的戏,总有股子生活味儿。她在《隐角》里演周春红,那个控制欲强的妈妈,让人看得又难受又心疼。有一场戏,她涂上口红又立马擦掉,那种强撑体面的感觉,简直把中年女人的心酸演活了。拍这场戏时,她情绪一秒到位,眼泪说来就来,对戏的小演员都看愣了。
她演的妈,不光是戏里的妈。生活中,她也是个让人佩服的妈妈。2019年,她带儿子“小蜗牛”上亲子综艺《难得的假期》。别的家长可能急着批评孩子,她却不慌不忙,掏出绘本讲故事,轻轻巧巧就把孩子的脾气哄好了。网友看完直呼:这妈当得太有水平了!
她给儿子取名“小蜗牛”,不是为了文艺,就是希望孩子踏实,不急不慌,总能走到终点。生活里的刘琳,跟戏里一样接地气。她不追流量,也不爱炒作,活得像个普通人。可每次她出现在节目里,比如《声临其境》,一开口就让人服气。她的声音,能一秒切换三种情绪,台词听着像在跟你聊天,偏偏又句句走心。
刘琳的演技,靠的是熬。她不抢镜,也不爱包装自己,就是老老实实演戏。娱乐圈新人一波接一波,可像她这样不急不躁、越演越有味儿的演员,真不多。她从没提过自己老公多有钱,采访里聊的永远是角色怎么演、人物怎么抓。她的态度很简单:我不是非得红,但既然演了,就得对得起观众。
这些年,她演了无数个妈妈,成了很多人记忆里的一部分。《父母爱情》里的江德华,带着点土味的真诚,让人想起了自家亲戚。《知否》里的大娘子,嘴上不饶人,心里却暖得像个老棉袄。还有《隐角》的周春红,压抑又复杂,让人看完久久缓不过来。
她的戏,总能让人找到共鸣。演大娘子时,她把那种“嘴硬心软”的感觉演得太真了,谁家没个这样的长辈?演周春红时,她又把中年女人的纠结和隐忍,演得让人心里一揪。她的角色,像是从生活里走出来的,带着烟火气,带着人情味。
刘琳的成功,不是靠运气,是靠实力和坚持。她从高三演到五十岁,从小配角到“国民妈妈”,每一步都走得踏实。她没拿过太多奖杯,可观众早就把“国民好演员”的称号给了她。她的戏,陪着很多人长大,也让很多人学会了珍惜生活里的那些平凡人。
现在提起刘琳,大家不再是“那个演啥的来着”,而是“刘琳老师”。她的名字,终于跟她的脸一样,刻在了观众心里。她用演技告诉大家:好演员,不靠炒作,靠的是真本事。她的故事,也让很多人明白了:生活也好,工作也好,踏实走下去,总会有回报。
金鼎配资-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-手机炒股软件推荐-中国配资网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